这一系列的思考来源两个事件:深圳汽车电子行业代表来司交流;与全球机器人大赛参展。
深圳的中小企业 vs 资本大户
布谷鸟
智能驾驶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车载显示屏,仪表屏和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上层应用。展示完,第一感受就是深圳华强北来了。
当年(2007年),中国风靡深圳山赛手机。甚至多年以后,山赛智能手机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为众人津津乐道: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个产业最初蓬勃,但凡投资进去的人,都躺着赚钱,只是没能力在蓬勃发展期间为转型蓄力。后来政策、市场、甚至原材料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摧毁它。
这个产业的问题放大了看,就是 华为/阿里
与 中兴/联想
的对比。国内的制造业小企业,最初都是代理、组装、贴标签、山赛货。如果碰到市场爆发,春风得意,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后续如何发展,创始人的vision就立判高下了。
一个选择是立足长远利益,未雨绸缪,生于有患。在打开了市场之后,立马投入产品和相关技术、供应链、品牌积累。可以接受眼前的低资金回报,选择了艰辛但持久的终成就行业头部的道路。
一个选择是只看赚钱。自己做产品积累,回钱周期太久,根本不考虑。资本趋利,大不了赚到钱,再转战下一片红海。这是势利的商人思路,他们对某一个具体行业不带任何感情,冷血。任何行业只是一个资本生长的土壤,不管是做手机、地产、保险、造车等等,都不是出于热爱,而是资本逐利。比如,宝能收购万科,就是冷血的资本挑战性情的行业中人。
但凡对行业还有所爱的,都难以忍受被资方强奸。所以,恒大站出来说要造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恒大要来强奸造车人。恒大没有对汽车的感情,只不过跟进资本进军汽车领域。资本原本是公司的生产要素之一,但是资本又最不具有公司界限约束,任何外部资本都能挑战公司自身。所以,如何让资本服务于行业公司?
制造业创业
回到布谷鸟
,号称做车载计算平台,不自己做计算芯片,不自己做车载屏幕,不自己做车载定制Android操作系统,顶多开发几个上层app。这不又是一家华强北组装厂吗。创业还靠廉价组装竞争?相比,北上的创业公司,诸如硬件地平线、软件旷视等算是技术/境界高多了。
也不得不提本司。背靠大树,天然壁垒,但实际做的还是华强北的活儿。不同之处是,资本压力小,对技术储备有规划但没有环境和姿态的转变。会聘一两个外国人、一两个教授撑面儿,但这几位基本处于边缘,决策、项目规划都不考虑他们。估计其他家,也好不了哪里去。要不然,市场会有反馈的。
这样的团队/小公司里面,对想要拔高产品/技术见识的年轻人其实很艰难。因为打开市场,销售是关乎存活的,相比产品是自研的,还是贴牌的,有没有底层开发/设计积累都是次要的。
要去这种小团队做产品/技术,就需要能单挑担子的产品人/技术大牛。当然,付出与回报怎么权衡。给ceo待遇,似乎可以考虑。
传统制造业大公司里面的小团队,虽然没有自己去开辟市场的压力,大不了内销,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积重
的公司元老,对职业经理人,工程师文化,都是严重的挑战。
公司元老
经常会看到,职业mba人在中国企业水土不服,或者回国的硅谷工程师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抱怨。虽然,宏观数据国内企业似乎都很国际化了,底层的/微观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上,却不是一代就能跟上国际的。比如,mbaer到中国公司,很难战胜资源/权利在握的元老们,按照现代管理办法去调整公司,那基本上就等着被边缘化,然后公司不养闲人,下一步就是踢出去。公司又回到原来的管理模式。老人们再次证明自己不瞎折腾,是公司的积重,继续升官发财。
工程师文化,不管是如google等互联网公司,还是如ford等汽车制造业公司,都比较明显。hr, manager, 甚至leader团队把自己归为工程师团队提供服务的,在衣食住行、工作环境、设备、交流、培训等等都照顾的很好。
虽然北美是更成熟的资本社会,他们的企业反而不那么见钱就撒网,没见过ford投资移动互联网,google要去收购造车厂,或者发展文化传媒业务的。他们的业务更倾向纵深,专注,在一个领域深耕,然后成为行业头部。这可能也是成熟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公司该有的样子。
相比,国内的企业太草莽。国内的工程师只有听命于人。技术积累对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可以谈谈但不会认真做的。这样的情况,当然长远是没前途的。一波政策、市场的红利之后,基本作死。
人口基数
国内也有很多有情怀的创业人或中小企业主,他们也许并不甘与政策红利,也想认真做产品。但是,在这个社会没办法。
美国的创业环境,想想apple, google, facebook,cruise等等创业经历。首先他们自己没有生存压力,出于热爱开始的;创业阶段,市场/政策对他们的包容度很好,允许决策失败;然后,资本市场、专业人才的补充都有成熟的供应体系。
国内,一方面有廉价的人口红利,但对大部分创业公司,规模经济反而很难真正成为其产品的利好因素,除了资本玩家,比如,摩拜单车、瑞幸咖啡、yy连锁酒店,滴滴出行等等,这些玩家,根本不是在拼产品,而是资本。谁占有更多资本,谁就能笑到最后。
这样的创业环境,不能培养社会范围内更好的创业土壤,反而破坏了创业各方面的供应系统,包括创始人的初衷,专业人才队伍,资本法务系统建立等等。归结一个词:浮躁。
人口基数大,在政治家、资本家眼里是好词,但是对个体,就意味着就业竞争、服务质量差、人际关系不温存。
经历过大公司的年轻人
在三四线小城市,有很多生活无忧的年轻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瞎晃了一年半载,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就打道回府了。家里有条件,在当地慢慢都会活的滋润。我是觉得,经历下一个现代化管理的大公司,也是个不错的体验。至少知道人类社会,最优秀的组织体系是怎么运作的。
当然,没有上升,一辈子在大公司的系统里打工,就有点无趣。不如回家悠哉悠哉。
世界机器人大会2019
整体感受,小企业生存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