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在哪里(6)

广州之行

投自动驾驶,隐约有些不安全感。比如,激光雷达、定位l3+的HDMap, 仿真环境,l4全栈解决方案。一旦l3+以上的自动驾驶方案短期内不会量产,做这些方向的创业团队、产品投入都会”死“。

国内所有行业的激烈竞争,造成包括互联网公司、主机厂、创业团队,都强烈需要落地产品。而对于一个遥遥无期,5~10年,甚至更久以后才能实现的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是所有公司不能承受之轻。相反,对能快速落地的产品、应用场景,也是各方发力的地方。比如, l1 ~ l2.5 的 adas 产品。

在国外主机厂侧重研发;国内主机厂侧重落地。也是回国感受到的落差。朋友讲,国内主机厂对供应商的依赖很重。长城的情况大概就是,l3以下的adas产品软硬件全栈由供应商提供,主机厂自身连标定/调参都不参与😓。主机厂的趋势是慢慢自己做,也是国内汽车人的机会吧。相比,福特,通用都是15+万员工的规模,国内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员工规模在1/20。另外,国内主机厂员工大多是dre角色。

行业走近了,都是深水。想轻轻松松工作,就是表面划水。对行业风险缺乏判断、或者不能承受行业风险的,想挑容易的活儿,那在哪行都待不长。所以啊,年轻人就要在压力环境下活着。

汽车创业

了解到一些汽车行业的创业者,比如做汽车云、车载服务、以及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可能因为创业方向本身只是依托于自驾、智能网联车等具体应用场景,其所创的技术只是一些在其他领域成熟或新的技术。比如,云计算、移动操作系统、视觉AI、5G等技术在汽车载体上的转化应用。

所看到的汽车领域的创业,更像是一个技术转化。而源于汽车领域自身的新创意,似乎只在博世、大陆等成熟技术积淀的企业里面逐步推进的。而且行业内新应用场景的标准定义也是由这些大厂主导的。比如,AutoSar, LTE-V2X, ADAS前装需求定义等等。

没有行业积淀的汽车创业,看着叫心悬,这样都敢玩!他们最好的命运可能是被主机厂收购,但是更大可能是被互联网巨头挤掉,无声无息。从广州回家的路上想到:自己曾经也是有梦想的人,面对现在的市场环境,也许能去个大平台做点事,就聊以自慰了。

创业 本是个挺好的事儿,但必须有强大的信念,觉得这事儿一定能成。只想搞个概念移植,那是注定要凉。